更新日期:2011/09/22 04:21

〔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/台北報導〕台灣百年氣候出現暖化趨勢,冬季氣候已不明顯。中央氣象局分析卅年的氣候平均資料,搬出「電腦程式」結合先人智慧,重新整理「當代版」的廿四節氣,提醒民眾不用硬要冬季大進補,小心天熱補過了頭。


氣象局指出,地球氣候有暖化趨勢,廿四節氣中的「立秋」,最高溫可能飆到卅二.四度,秋分後的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及大寒等節氣名,在台灣意義不高,中央氣象局因而出版「台灣廿四節氣與氣候—1981~2010資料統計」工具書,可供士農工商因應天氣進行策略決定。


傳統24節氣和台灣時差約一個月


氣象局科長柳再明表示,廿四節氣應該隨著氣候變遷有所調整,因為傳統的廿四節氣裡對天氣的描述主要是指黃河流域地區,和台灣天氣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差距,並不合適台灣。氣象局重新整理卅年的氣候平均資料,歸納出本土性的各節氣氣候特徵,針對全台的氣溫、降水進行分析。


當代版的「廿四節氣」指出,台灣南北氣溫差異很小,平均氣溫由北向南升溫,南部平均氣溫全年在十九.三度以上,冬季全台南北溫差最大可到四度。


傳統廿四節氣,五到七月份稱為「立夏」到「大暑」,但氣象上的「夏季」指的是六月到八月;傳統廿四節氣裡的八月進入「立秋」,但分析過去卅年「立秋」,全台平地測站均溫在廿八.六度,最高溫還會飆到卅二.四度,天氣還是很熱,因此「冬令不見得一定要大進補」。


柳再明表示,這份研究已提供農委會作為農畜養殖應用,也歡迎民間公司在策畫大型活動時,可以參考,學校機關也可以決定何時換季最適當。


民間或教學若有需要,可以向氣象局洽談授權使用,一般讀者可向氣象局購買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當代版24節氣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ngpo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